10月19日
“2023年智慧港口大会”在天津召开
江苏省港口集团南京港龙集公司
获评五星级“中国绿色港口”
四星级“中国智慧港口”
今天,让我们共同探秘这座绿色智慧港口!
零碳作业,能源改造走在前列
锚定绿色,剑指“双碳”,南京港龙集公司加快推进能源革命,加大设备绿色化、电气化升级改造,抓好污染源防治、厚植绿色文化,筑牢港口生态屏障。

建成2.3万㎡分布式屋顶光伏,每年节约标准煤1006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746吨,减少硫氧化物、粉尘等污染物1.23吨。建成60m³标准LNG加气站,改造和购置78台LNG集装箱牵引车,每年减少碳排放超6000吨,每年可为外部集卡提供3500台次加气服务。完成场桥“油改电”和“能量回馈装置”技术改造;开展场桥锂电池动力改造,实现作业零碳排放;大力推动港区设备、车辆电动化改造,新增纯电动空箱堆高机,每箱可节约能耗30%;实现港内接驳车、指挥车、观光车全部电动化,清洁能源设备占比超90%。通过电气化改造更新,全港每年可减少碳排放超1.2万吨。

不止于此,南京港龙集公司积极推进江苏省首批船舶污染防治示范点建设,配置智能垃圾接收箱、移动式船舶吸污车、船舶生活污水和油污水固定抽吸装置,着力解决船舶污染防治问题;每年出资130万元,为在锚地待泊的船舶提供免费水上交通和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的接收处置服务。建设污水处理站、规范危废管理和处置流程,进一步加强污染源管控。
建强枢纽,江海门户联接世界
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背景下,大力推进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助推运输结构优化调整,在多式联运体系和运输组织模式建设、“一单制”探索应用、智慧港口打造、运载工具创新、产业链供应链保障等方面主动作为,打造出一条绿色、环保、低碳、高效的物流运输快通道。
优化场地装箱、仓库装箱工艺流程,每年减少碳排放18.2万吨;构建新能源汽车装箱全程物流解决方案,实现运输过程中年均减少碳排放3448.17吨;全面贯彻执行“六项长效机制”和“四早”及效率对标要求,海轮直靠离率100%,船舶在港总时长大幅缩短,助力航运业节能减排。
建成全国首座锂电池专用堆场,在长江流域率先开展锂电池储能柜(UN3536)港区装箱业务,同时开展UN3171、UN3536、UN3480、UN3481等业务,每年在运输过程中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395吨,助推区域新能源产业转型升级。
加大设备绿色化升级改造,完成26台场桥“油改电”和“能量回馈装置”技术改造,每年减少柴油消耗1800多吨;开展场桥锂电池动力改造,实现场桥作业污染物零排放,每年减少柴油消耗400多吨;新增5台纯电动空箱堆高机,每箱节约能耗30%,每年节省燃油120吨;大力推动港区交通车辆纯电化,已投用各类型电动车19辆,实现港内接驳车、指挥车、观光车全部电动化,清洁能源设备占比提高至90%。
建强枢纽,江海门户联接世界
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背景下,大力推进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助推运输结构优化调整,在多式联运体系和运输组织模式建设、“一单制”探索应用、智慧港口打造、运载工具创新、产业链供应链保障等方面主动作为,打造出一条绿色、环保、低碳、高效的物流运输快通道。
优化场地装箱、仓库装箱工艺流程,每年减少碳排放18.2万吨;构建新能源汽车装箱全程物流解决方案,实现运输过程中年均减少碳排放3448.17吨;全面贯彻执行“六项长效机制”和“四早”及效率对标要求,海轮直靠离率100%,船舶在港总时长大幅缩短,助力航运业节能减排。
建成全国首座锂电池专用堆场,在长江流域率先开展锂电池储能柜(UN3536)港区装箱业务,同时开展UN3171、UN3536、UN3480、UN3481等业务,每年在运输过程中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395吨,助推区域新能源产业转型升级。
加大设备绿色化升级改造,完成26台场桥“油改电”和“能量回馈装置”技术改造,每年减少柴油消耗1800多吨;开展场桥锂电池动力改造,实现场桥作业污染物零排放,每年减少柴油消耗400多吨;新增5台纯电动空箱堆高机,每箱节约能耗30%,每年节省燃油120吨;大力推动港区交通车辆纯电化,已投用各类型电动车19辆,实现港内接驳车、指挥车、观光车全部电动化,清洁能源设备占比提高至90%。
建强枢纽,江海门户联接世界
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背景下,大力推进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助推运输结构优化调整,在多式联运体系和运输组织模式建设、“一单制”探索应用、智慧港口打造、运载工具创新、产业链供应链保障等方面主动作为,打造出一条绿色、环保、低碳、高效的物流运输快通道。
优化场地装箱、仓库装箱工艺流程,每年减少碳排放18.2万吨;构建新能源汽车装箱全程物流解决方案,实现运输过程中年均减少碳排放3448.17吨;全面贯彻执行“六项长效机制”和“四早”及效率对标要求,海轮直靠离率100%,船舶在港总时长大幅缩短,助力航运业节能减排。

建成全国首座锂电池专用堆场,在长江流域率先开展锂电池储能柜(UN3536)港区装箱业务,同时开展UN3171、UN3536、UN3480、UN3481等业务,每年在运输过程中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395吨,助推区域新能源产业转型升级。

加大设备绿色化升级改造,完成26台场桥“油改电”和“能量回馈装置”技术改造,每年减少柴油消耗1800多吨;开展场桥锂电池动力改造,实现场桥作业污染物零排放,每年减少柴油消耗400多吨;新增5台纯电动空箱堆高机,每箱节约能耗30%,每年节省燃油120吨;大力推动港区交通车辆纯电化,已投用各类型电动车19辆,实现港内接驳车、指挥车、观光车全部电动化,清洁能源设备占比提高至90%。
智转数改,绿色办公引领未来
300万张纸是什么概念?
它重达13.5吨,能记录下18亿个字,生产它需要消耗3500棵树。
通过数据分析平台、堆场派位算法等数字化建设,南京港龙集公司信息化、智慧化水平得以全面提升。
建成“一站式”物流信息枢纽、能源管理系统、环境管理系统等一批信息化集成应用,主导开展自动化无人堆场建设,年节约纸张300万张。建成船舶服务驿站和“一站式全流程智慧岸电设施”,实现船舶服务“标准化、一体化、共享化、可视化”,成为国内率先为靠港船舶提供“自助式、零接触、全流程、智慧化”岸电服务的集装箱码头。

绿色人文,花园港口风景宜人
坚持从战略高度谋划绿色发展,制定实施绿色港口建设行动方案,坚持党建领航绿色发展,积极开展世界环境日、节能宣传周等宣传活动,系统开展覆盖全员的绿色教育培训,参加植树活动、生态环保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宣贯活动,在广大员工队伍中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绿色低碳”发展理念。
开展修旧利废、五小创新活动,实施“港区绿化、环境美化、现场亮化”三个工程,累计投入2400万元,绿化面积13.3万平方米,实现应绿尽绿,打造“三季花成片、四季绿色浓”花园式港口,齐力守护一江碧水。建成江苏省首家长江增殖放流站,已投放鱼类苗种约3万余尾,积极承担起咨询服务、科学放生、生物救助等社会责任。

节能水处理设备 / 码头小型化污水处理 / 船舶污水接收 / 污水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