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长航局系统贴近民生
从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简称长航局)获悉,截至2023年12月底,2023年长航局系统贴近民生10项服务举措已全部完成,对于解决行业“急难愁盼”问题、推动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了解,为了深化“春暖行动”、聚力解决行业突出问题、提升长航局系统服务水平,2023年初,该局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制定印发了《2023年长航局系统贴近民生实事工作措施》。工作措施印发以来,局属相关单位、机关处室高度重视,通过列入方针目标任务等方式加以推进落实。经过近1年的努力,公布的10项服务举措均已如期完成。
具体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成效呢?请随小编一起来看看……
指导中长燃公司编制新五里服务区建设运营标准,完成龙潭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趸船调整,推动安庆仁家墩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改造建成运行,推动地方政府及相关单位启动安徽枞阳、泰州、张家港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建设工作。
2023年长江干线水上服务区累计服务船员60余万人次。满意度调查显示,85%以上服务区船员满意度为“良好”以上。
统筹协调湖北、河南两省共同选派验船师进驻宜昌工作站并于5月17日正式运行,为密集待闸的湖北、河南籍船舶提供“就近检验、就近整改、就近发证”便民检验服务,河南籍船舶平均节省船检时间3-5天,节省费用约3万元。
苏皖船检工作站(泰州)于9月正式启用“苏皖船检一体化工作站船舶检验专用章”,累计完成营运船舶检验发证2828艘,在国内首次实现两省船舶检验数据信息融合互通和到站船舶“即到、即检、即发证”。
打破区域壁垒和部门壁垒,实行统一受理、统一检验、统一标准、统一制度、统一发证,对符合规定的船舶现场发放船舶检验证书;对同时有船舶安检和检验需求的过闸船舶实施海事、船检联合登临检查,实现“一次性登轮、一站式服务”。
建立了数据生产更新与发布机制,完成16版适配图数据生产;开展适配图自动化生产工具开发测试与第三方测试,确保电子航道图数据质量。
走访101家航运相关单位,为江海联运船舶提供定制化、精准化的在线技术支持、数据下载等服务,向11家海事单位提供电子航道图个性化服务,建立定制化更新服务机制,保证数据服务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研发出船载北斗终端设备在线更新电子航道图技术,为5078艘航行船舶提供定制化电子航道图数据服务支持,有效提升了航行船舶应用服务体验。
“长江e+”平台正式发布运行,融合长航政务、船E行、三峡通航e站、等多项航运应用核心业务,包含通航信息、过坝服务等6大类40余项功能,提供过闸、岸电、污染物、洗舱、加油等一站式、综合式、权威性的航行服务。
通过专题推广、增加链接以及加强转发、推送、报道等形式,持续推进“长江e+”宣传推广,截至目前“长江e+”累计访问总量约1800万次,12月日均访问量达到15万人次。
全面梳理码头单位基本情况,明确统一的对接数据标准,于11月底完成江苏辖区码头共用一套系统、数据标准统一的目标。截至目前辖区经营性码头总数超340家,到港作业船舶72.5万艘次,船舶到港作业率持续保持95%及以上,码头货物吞吐量超20亿吨。
持续优化系统功能,先后实现配员照片上传、进出港核查水印修改、远程自动复核审批、干散货选船规则调整、疫情模块下线、海事监管端慧眼照片导入、船名船籍港照片调整等多项功能,将海事监管流程与码头作业进一步融合,在减轻码头负担、实现船舶精细化管理、提升泊位利用比率和生产作业效率的同时落实了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研究配套船舶船员服务,全面上线拖轮、交通艇、引航、岸电、污染物接收等服务,便利船舶的全流程作业,做到辖区船舶全过程服务。
发布关于内河小型船舶待装待卸临时停泊点建设运行的实施意见及通告,提供干散货船、集装箱船锚位177个,累计服务船舶2万余艘次,有效缓解内河小型船舶锚泊难题,提升码头和船舶周转效率。
印发了进江海船“直进直靠,直离直出”绿色通道工作指南(试行)及通告,上线运行“直进直靠、直离直出”绿色通道系统,完成绿色通道码头资格评审,全年为1244艘次进江海轮提供沪苏交通组织一体化服务;通过微信发布平台向社会公布锚泊情况,开展长江江苏段船舶锚泊问题系列问答等服务。
与河北海事局研讨苏冀国家能源运输船舶“直进直靠、直离直出”运行规则及信息化系统对接事宜,明确苏冀能源运输船舶“四直”绿色通道工作规范和实施细则。
全面梳理大风条件下临时避风水域,开发智能化船舶锚泊服务系统,将所有避风水域录入系统供船舶申请,利用信息化落实锚地避风“首问负责制”要求,缓解大风条件下船舶避风需求。
配合相关单位于年初研发出适用于船舶抛锚待闸等停泊场景下的新一代“船电宝”,提供租赁、维保等服务。
自1月起在亲河1038、圣通78轮上试用,合计用电量近2.2万度,相当于减少17.2吨二氧化碳排放量,满足船舶日常生活用电需求。
在水上服务区进行了样机展示,将相关数据接入长江干线岸电监管系统以便用户查看,对“船电宝”安装船企进行跟踪回访,开展了“船电宝”研发及试装试用情况评价,用电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
深耕细作船员体检全流程服务,2023年完成船员体检(含海船、内河及达飞)16553人次,线上平台消息咨询回复数16389条;实现船员健康证在微信公众号申领及邮寄等常规便捷办理路径,快速安全邮寄健康证2115份,船员健康体检服务获长江航运舆情监测正能量推荐。
处理船员肾结石、急腹症、发热等紧急医疗求助需求19次,远程应急服务总时长累计约48天,参与医务人员31人次。
将肿瘤高危船员免费早癌筛查纳入医院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专项(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因时制宜、因情施策优化船员群体早癌筛查及体检流程,为船员提供早癌筛查服务18人次。
开设“船员健康小讲堂”,发布健康科普36期,拍摄科普视频《改变生命的航程》,加强与主管部门、船务公司、船员服务协会等多方联谊,协办湖北省船员服务协会第三届二次会员大会,提升服务船员创新发展水平。
对接“船E行”平台,新增“水污染”“水上交通”“船舶岸电”“智慧政务”“远程处罚”“锚泊服务”等六项服务功能,组织开展直聘直播活动,进一步拓展服务船员范围。
新增“船员宝典”“船员生活游记”“船员小课堂”等栏目,为船员提供学习和展示自我的平台。今年以来累计发布图文推送228条,总阅读量超过260万次,公众号总关注人数已突破76万人,是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关注人数最多的官方自媒体平台之一。
印发了《长航局长江航运市场信息发布工作管理办法》,对市场信息发布内容、要求进一步规范和明确。
通过局网站、长江e+、“长江航运”公众号等发布长江航运价格指数及分析共48份、景气指数4期、船员工资指数4期,以及各类市场监测分析报告,更好服务引导港航企业生产经营。
印发12期长江航运市场情况简报,组织汇编长江水系航运统计资料,并向部司局、水系省市交通主管部门、航交所及局系统单位共享;组织长江重点港口和航运企业召开4次长江航运生产形势分析座谈会,开展水运生产运行特点和形势分析交流,提升市场信息引导能力。
END
节能水处理设备 / 码头小型化污水处理 / 船舶污水接收 / 污水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