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个全国生态日,看看湖州水上环保怎么做

来源:浙江港航时间:2023-08-21 10:45


       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

   

       湖州,因湖而名、因水而兴。18年前的今天,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湖州安吉余村调研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为湖州的发展之路绘上了碧绿的底色。


美丽航道 绿色先行

      湖州辖区有被誉为“中国小莱茵河的”长湖申线航道,是太湖流域东西向的水上大动脉。近年来,湖州将绿色生态理念融入航道建设养护中,在长湖申线航道沿岸打造了23.2公里的生态绿道,绿道西起吴兴区中石化湖东加油站,东至南浔区东迁公路驿站,连通湖州市主城区、东部新城、织里新城、旧馆集镇、南浔城区,已经成为湖州至南浔沿途城镇间的绿色水岸生态走廊,为湖州城市航道的沿线增添了一抹靓丽的绿景。


生态岸电,示范引领

      湖州早在2017年就起步了港口岸电建设,到2023年,全市在役岸电设施达433套,基本实现了主要码头、水上服务区、公共锚地岸电的全覆盖,构建了“广泛接入、自动监控、用电便捷”的岸电应用生态圈;今年上半年,全市岸电使用量达39.7万千瓦时,同比增长48%,稳居全省内河首位。

        同时,在2021年,湖州交通、财政、电力等部门通过多方协调合作,促成《湖州市港口岸电推广应用补贴实施办法》正式实施,这是全国首个地市级岸电使用财政补贴政策,政策实施后,船员使用岸电的成本从原来的1.4元每度降低至0.314元每度,在长湖申航线跑船近20年的船民丁喜感叹:现在用岸电,晚上睡觉不再枕着“轰隆”声入眠,关键是还省钱。


污染上岸,绿色标杆

       长久以来,船员依船生活,养成了船舶生活污染物直排入河的坏习惯,对水体的富营养化造成了一些影响,为了改变船员的生活习惯,贯彻绿色发展的理念,湖州锚定污染物“零入河”总目标,不断推进船舶污染物按规上岸工作,2023年上半年,湖州市累计接收船舶水污染物13.05万单次、7581.2吨,分别排名全省第一和第二,同比分别增长63%和43.5%;同时,为了持续提升水运从业人员环保意识和污染物上岸实操水平,湖州港航部门还成立了“船舶与港口防污染能力提升培训学院”,为船员提供了防污染知识学习、宣贯的线上+线下平台。


技改降碳,低碳首创

       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在水路运输领域的实践,湖州在练市水上服务区试点建设全省首个低碳水上服务区。通过从岸电技术提升、光伏规模扩大、绿色植被提增、污水装置升级、绿色建筑引入、区域供电推行、碳排监管系统搭建等七方面入手,探索水上服务区减排降碳模式,着力建设湖州“低碳水上服务区示范群”。


节能水处理设备 / 码头小型化污水处理 / 船舶污水接收 / 污水柜


咨询热线

0572-2661166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