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日下午,省委书记易炼红在全省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大会上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紧扣“往高攀升、向新进军、以融提效”三大主攻方向,大力推动产业能级、创新模式、数字赋能、数据价值、普惠共享五大跃升,把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做实做细做出成效,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建设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强省,为走出一条高水平数字发展道路提供浙江范例。
3月31日下午,全省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大会在杭州召开。
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浩主持会议。会议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各设区市设分会场。刘捷、彭佳学、陈奕君、王纲、高兴夫、卢山、张学伟在省主会场或有关分会场出席。会上,省经信厅汇报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实施情况和进一步重点工作,杭州市、海宁市、中国(温州)数据智能与安全服务创新园和阿里巴巴集团、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作交流发言。
易炼红指出,浙江是数字经济先发省。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立足“两个先行”新方位,省委部署实施三个“一号工程”,其中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就是要激发新活力、增添新动力、抢占新赛道,把先发优势转变为带头领跑的持久优势,打造强劲活跃的新增长极。要深刻把握数字经济创新提质是使命所系,必须坚决落实“大战略”;是未来所向,必须主动顺应“大趋势”;是发展所需,必须奋力抢抓“大机遇”,以敢为人先的胆识点燃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让之江大地再掀数字经济新热潮。
易炼红强调,要秉赶超一流的雄心勇攀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高峰。突出攻坚重点,创新攻坚模式,加强攻坚力量,强化数字科技新突破;持续壮大标志性产业,加快发展“新星产业”,布局探索未来产业,抢占数字产业新赛道;
推进智能制造、跨界融合,加强服务供给,增添数实融合新动力;培育数据交易市场,加强数据开发利用,深化拓展场景应用,激活数据要素新价值;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高质量发展,增强平台企业竞争力,再创消费互联网新辉煌,打造产业互联网新高地,重塑平台经济新优势;着力办好平台、做强产业、探索制度,做强数字贸易新业态;培育形成一批重量级数字企业,昂起“龙头”,壮大“龙身”,招大引强,壮大企业主体新梯队;强化杭甬“双核”引领,促进“环杭州湾”带动,打造数字经济特色发展区,构建全域发展新格局;打造公平透明监管体系,实施资本投资“红绿灯”制度,探索政企信息交互共治机制,筑牢全过程安全屏障,构建活力强秩序好的新生态。
易炼红强调,我们既要有信心雄心豪情,更要有实际行动和务实举措。全省各地各部门要强化统筹、压实责任、凝聚合力,优化政策资源等保障,练就敢于担当的宽肩膀和善作善成的真本领,执一以贯之的定力再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辉煌。
王浩强调,我省建设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强省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更有责任。
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按照会议部署要求,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篇章注入强劲新动能。
要紧紧围绕建设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强省总目标,进一步突出重点、聚焦难点,落实落细“1358”发展路径和“九个新”重点任务,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构建一流数字生态,更好发挥数字化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不断擦亮我省数字经济“金名片”。
要坚持全省一盘棋,进一步压实省工作专班、省级有关部门和各级党政“一把手”责任,加强企业、行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协同创新,加快形成数字经济创新提质的强大合力,奋力开创比学赶超、奋勇争先、万马奔腾的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会上,省经信厅汇报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实施情况和下一步重点工作。现将汇报内容刊载如下:
加快建设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强省
奋力打造支撑“两个先行”关键力量
浙江是数字经济发展先行省,历届省委省政府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道路,大力推动“数字浙江”建设,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全国省区第一,产业数字化指数全国第一,数字化综合发展水平全国第一。但对标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做强做优做大”的要求,面向中国式现代化,我们还面临着“6个如何突破”的重大考验。为此,省委提出更大力度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这是巩固基础、立足当下、决胜未来的重大战略,这是把握大势、积蓄优势、再创胜势的重大部署。
当前,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省里已成立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专班并制定出台《实施方案》,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厅、省科技厅、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已分别制定8大攻坚行动子方案,11个地市也迅速行动,结合实际加快制定各地实施方案,初步构建“1+8+11”省市一体顶层架构。我们将会同部门、联动地方、发动企业,聚焦6个突破,锚定“1358”,奋力往高攀升、向新进军、以融提效。重点抓好3个方面:
一:高在技术、高在产业,加快提升创新力竞争力
聚焦一个“高”字,在数字关键核心技术、数字产业竞争实力上再突破。到2027年,力争数字经济增加值和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7万亿元和1.6万亿元,实现“双倍增”。技术走向高水平,推动科技创新大突破。开展数字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每年组织实施200项“双尖双领”攻关项目,力争每年突破形成30项硬核科技成果;加强数字经济领域实验室体系建设,积极争创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走向高能级,推动数字产业大跃升。实施数字经济千亿投资工程,每年完成数字经济投资1000亿元、招引落地1亿美元以上外资项目50个。大力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到2027年,力争培育千亿级数字企业7家、百亿级数字企业50家。实施数字经济产业平台提升行动,到2027年,打造“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15个左右、省级数字经济产业园20个。实施“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做优做强数字安防、集成电路等6个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到2027年,培育“新星”产业群30个、未来产业先导区20个。
二:新在平台、新在生态,加快重塑新优势新动能
聚焦一个“新”字,在平台经济健康发展、优化数字经济生态上再突破,驱动数字变革。围绕平台经济创新发展,坚持促进发展和监管规范并重。支持龙头企业实施数字化平台化战略,鼓励平台企业加强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支持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拓展。优化平台经济治理,审慎出台平台经济新业态准入限制政策。到2027年,培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互联网平台30家,平台经济网络交易额达10万亿元。围绕数字生态活力激发,坚持要素汇聚与体系构建齐抓。实施数字经济引才专项计划、“浙商青蓝接力工程”,积极培育首席数据官、卓越工程师,到2027年,力争新增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50个左右。设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支持数字经济创业创新。优化数字经济领域创业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开源开放的数据资源共享平台,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65家。加快布局超算等新技术设施,大力建设网络基础设施,到2027年,建成5G基站30万个以上。积极发展数字内容产业,加快打造数字消费场景,到2027年,培育数字生活新服务标杆城市2个、数字生活先行市6个以上、样板县(市、区)40个,全省网络零售额突破3.5万亿元。
三:融于实体、融于数据,加快推动数字化智能化
聚焦一个“融”字,在数实深度融合、数据要素价值持续释放上再突破,全面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深化数实融合,实现“三个全覆盖”。大力推广“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新范式,到2027年建成行业产业大脑50个、未来工厂100家、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200家,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重点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百亿元以上产业集群工业互联网平台全覆盖。大力推进服务业、农业数字化转型,到2027年,建成未来市场50家、未来农场100个。强化数据赋能,推进“两项改革”。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优化全省统一数据交易体系,开展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流通场景试点;建立全省公共数据资源授权运营管理机制,探索构建数据可信流通体系。深化产业数据价值化改革,持续推动产业大脑能力中心市场化运营,打造数字化改造和数字化管理解决方案的集成供应平台。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本次会议精神,坚持“一把手”主抓、“一盘棋”推进,每月召开专班例会,定期开展晾晒比拼,每年发布评价报告,政策抓集成、项目抓投产、部门抓协同、省地抓联动,推动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取得实质性突破,全力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谱写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强省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