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城外,荻花飞扬;一泓清流,古曰荻塘。
东西一横长湖申,南北一竖大运河;
今之頔塘,障天目之横流,导商贾之通济;
连接沪江浙,黄金水道,阖頔塘而四通八达;
上善若水,尤为頔塘。
湖州地处长三角中心区域,是沪、杭、宁三大城市的共同腹地,长湖申线、京杭运河、湖嘉申线、杭湖锡线、东宗线等主干线航道穿境而过,逐渐勾织形成了通江达海的内河水运脉络。
作为全国36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湖州在2014年开始了内河水运转型发展路径的研究探索,率先提出了创建国家“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的构想,并成功“落地”自此,湖州市紧紧围绕“五大转型”目标,稳步推进港口资源整合,深化水运供给侧改革,加快内河航运提质增效,取得了显著成效。2019年7月,交通运输部印发《改革与政策研究》专刊向全国推广湖州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经验做法。
湖州城东水上服务区,作为国家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试点,一直备受关注。
10月20日,宣城市交通运输局汪军局长、师开颜副局长一行,以“向海而兴,借船出海”的开放精神,锚定“追赶江浙、争先江淮”奋斗目标,按照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思路,赴湖州城东水上服务区考察水运工作。
宣城市交通运输局参观了城东水上服务区分布式屋顶光伏发电项目,湖州市港航管理中心和孚、南浔、吕山水上服务区分布式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在特勤科技的技术支持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成功并网发电,于全省率先完成市域水上服务区光伏全覆盖。水上服务区新建屋顶光伏,采用“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的模式,可满足服务区内靠港船舶的生活用电以及园区办公用电,实现“零碳”水上服务区建设。
汪军局长、师开颜副局长一行行至垃圾分类站,特勤工作人员介绍到:“垃圾站由四色垃圾桶和小牛智秤组成,可对在船舶上产生的易腐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进行分类称重。” 汪军局长、师开颜副局长对智能秤应用了物联网技术及语音播放功能,将数字化称重模块与设备高度集成,又可结合无线高清监控,实时监测垃圾投放现场,这一信息化监管办法给予一致好评。
在水污染物接收处置站点,特勤科技闻总介绍到:“湖州各大水上服务区在船舶污染物都是通过智能化设备进行接收,扫码排污,数据实时上传,实行电子化联单管理,做到船舶水污染物来源可溯、过程可控、去向可循,全流程闭环管理,积极改善内河水域环境质量。”
宣城市交通运输局参观城东水上服务区后表示,国家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是湖州水运实至名归的荣誉,对湖州港航坚持推动实现精准降碳、科技降碳、数智降碳、安全降碳,率先走出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这一行动十分赞同。希望借鉴湖州的内河水域治理经验,实现船舶污染物接转处来源可溯、去向可循、全程可控,真接收、真转运、真处置的目标,与湖州港航一起为长江经济带水生态环境保护做努力。
节能水处理设备 / 码头小型化污水处理 / 船舶污水接收 / 污水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