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岸基驾控为主 船端值守为辅 ——“新一代航运系统”专题研讨会在武汉召开

来源:时间:2022-05-25 14:04

在新理念、新技术、新手段持续赋能航运系统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的当下,如何来探索未来航运的新形态?又该如何把脉发展的新趋势?


5月20日,中国航海学会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专业委员会与国家水运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新一代航运系统”专题研讨会,在武汉拉开帷幕。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何建中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出席研讨会并致欢迎词辞,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以下简称长航局)副局长邱健华、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吴超仲出席研讨会并致欢迎辞。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副局长易继勇、规划司副司长苏杰、科技司副司长林强等嘉宾通过网络参加讨论,发表意见。


何建中在致辞中指出,构建内河新一代航运系统,是交通运输部门特别是航运系统贯彻落实“三新一高”(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总体要求的战略举措,也是建设交通强国、补齐内河航运发展短板的重要任务。建设“新一代航运系统”既要有生态可靠的航道、低碳高效的船舶、绿色智慧的港口;还要有适应新发展阶段的管理体制、机制、人才、制度、政策等方面的重要保障。为此,他认为有三个方面工作需要加强:第一是要加快水运通道特别是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争取在“十四五”末内河高等级航道突破2万公里。同时,加快推动长江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推动西江航道提质升级,研究推进京杭大运河北段(山东济宁--北京)通航问题。第二是要加快形成绿色低碳水运方式,优化调整运输结构,鼓励支持发展江海直达运输,大力推进航运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加快推进绿色低碳智能水运体系建设。第三是要不断提升水运管理现代化水平。研究深化港口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修订急需的水运管理法规,特别是《港口法》、《海商法》的修订及制定《多式联运管理条例》,完善统一大市场的运行机制,研究创新水运发展政策保障。



在新理念、新技术、新手段持续赋能航运系统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的当下,如何来探索未来航运的新形态?又该如何把脉发展的新趋势?




5月20日,中国航海学会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专业委员会与国家水运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新一代航运系统”专题研讨会,在武汉拉开帷幕。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何建中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出席研讨会并致欢迎词辞,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以下简称长航局)副局长邱健华、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吴超仲出席研讨会并致欢迎辞。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副局长易继勇、规划司副司长苏杰、科技司副司长林强等嘉宾通过网络参加讨论,发表意见。


何建中在致辞中指出,构建内河新一代航运系统,是交通运输部门特别是航运系统贯彻落实“三新一高”(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总体要求的战略举措,也是建设交通强国、补齐内河航运发展短板的重要任务。建设“新一代航运系统”既要有生态可靠的航道、低碳高效的船舶、绿色智慧的港口;还要有适应新发展阶段的管理体制、机制、人才、制度、政策等方面的重要保障。为此,他认为有三个方面工作需要加强:第一是要加快水运通道特别是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争取在“十四五”末内河高等级航道突破2万公里。同时,加快推动长江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推动西江航道提质升级,研究推进京杭大运河北段(山东济宁--北京)通航问题。第二是要加快形成绿色低碳水运方式,优化调整运输结构,鼓励支持发展江海直达运输,大力推进航运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加快推进绿色低碳智能水运体系建设。第三是要不断提升水运管理现代化水平。研究深化港口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修订急需的水运管理法规,特别是《港口法》、《海商法》的修订及制定《多式联运管理条例》,完善统一大市场的运行机制,研究创新水运发展政策保障。



本次研讨会聚集了我国航运领域众多的专家和学者,围绕“新一代航运系统”的理论体系、系统构架与建设路径等,多角度、全方位开展研讨和交流,对加快形成内河新一代航运系统,培育“岸基驾控为主,船端值守为辅”营运组织新模式、新业态,打造绿色、智能、安全、高效的现代航运物流系统,提升客货运输服务品质,深化交通运输与相关产业协同融合,助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当好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本次研讨会以线下线上结合方式举行,有武汉、北京、广州、上海、天津、南京等全国十多个省市线上线下近500位代表参加,将会对中国航运带来深远影响。


咨询热线

0572-2661166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