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公布首批21个国家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名单,我市成功入选。
近年来,市生态环境局坚持将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以全领域降碳实现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源头牵引,以高水平治污促进和引导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湖州市及三县三区创成省级减污降碳协同城市试点,在全省率先实现省级城市试点市、区县全覆盖;长合区、莫干山高新区等七个重要产业平台成为省级减污降碳协同园区试点,省级园区试点覆盖面居全省前列,推动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各异地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制定《湖州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减污降碳协同管控清单(试行)》,建立与减污降碳协同相适应的规划布局和项目准入体系。发布区县级减污降碳协同指数并纳入美丽湖州建设考核,压实协同创新主体责任。建立环境资源要素“蓄水池”机制,推动环境资源要素高效配置。开发碳管家全流程数据管控平台,推动碳市场数据精细化管理。
推行“分散吸附—集中再生”VOCs“绿岛”治理模式,1300余家纳入治理范围。探索水资源循环利用,安吉清源污水处理厂开展碳源替代试点;创成国家级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推进危险废物减量,生态除鳞技术省内示范。全市34个重点项目纳入省级减污降碳协同标杆项目清单,居全省前列。
图影湿地公园。叶益平 摄
试点期间,我市将从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四个维度,设定26项指标,构建湖州市减污降碳协同试点指标体系。力争到2025年,打造“碳管家”全流程数据管控平台等一批标志性事项,建成二氧化碳封存利用、碳源替代等一批标杆项目,构建“法治引领、机制带动、试点突破、项目支撑”的一体推进体系,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这一全新领域形成湖州样板。
来源:湖州生态环境 湖州发布
节能水处理设备 / 码头小型化污水处理 / 船舶污水接收 / 污水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