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笔者从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简称长航局)获悉,该局大力推进港口和船舶岸电设施改造升级,加快推动船舶靠港使用岸电,今年上半年长江经济带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大幅提升,有效助力了长江大保护。据统计,1-6月份,长江经济带11省市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共432555艘次、51182359度,同比分别增长40%、63%。
船舶靠港使用岸电是指船舶靠港或者锚泊期间,停止使用船舶柴油发电机,改用陆地电源向船载电力系统供电,从而达到“零油耗、零排放、零噪音”,有效减少船舶污染物排放。建设长江港口码头岸电设施,推动船舶靠港使用岸电,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污染防治攻坚战总体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快“电化长江”建设,服务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长航局按照交通运输部总体部署,加强沟通协调,与国家电网、长江水系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等建立了岸电协调机制,制定《交通强国建设长江干线港口和船舶岸电试点实施方案》,印发《长江经济带运输船舶岸电系统受电设施改造推进方案》,推动建立健全港口和船舶岸电相关技术规范;强化激励机制,推动出台行业支持政策,实施试点改造船舶优先过闸、待闸期间使用岸电的船舶给予诚信加分等措施。
目前,长江经济带15000余艘运输船舶受电设施已完成改造升级。其中,长江干线省际游轮、内河商品汽车滚装船、载货汽车滚装船、集装箱船、川江及三峡库区大长宽比示范船、通过三峡-葛洲坝枢纽通航建筑物的600总吨及以上干散货船和多用途船、特定航线江海直达船受电设施改造完成达100%。长江干线重点大型客运、商品汽车滚装和集装箱码头泊位岸电设施基本全覆盖,非液货生产经营性码头泊位岸电设施安装率达86.6%。
为提升长江干线港口和船舶岸电监管信息化服务水平,长航局组织开发了长江经济带船舶受电设施改造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和港口岸电设施改造服务系统,开展了长江干线港口和船舶岸电与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目前,长江干线港口和船舶岸电监管与服务信息系统正在长江全线推广试运行,可实现长江干线统一的港口和船舶岸电远程监控、在线统计、智能运维等功能。
长航局航道与通航管理处负责人表示,将继续组织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做好船舶受电设施改造工作,继续协调推动港口岸电设施建设和标准化改造,今年年底基本完成长江经济带海进江船、1200总吨干散货船和多用途船改造,以及2000吨级以上的泊位岸电改造升级。
节能水处理设备 / 码头小型化污水处理 / 船舶污水接收 / 污水柜